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古代食疗著作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食疗著作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“饮食为人身之本 ”,出自中国古代孙思邈《千金方》。《千金方》又名《备急千金要方》,全书30卷,第26卷为食治专论,后人称之为《千金食治》。
在《千金食治》的绪论部分,作者阐述了他的食疗思想。孙思邈说:人安身的根本,在于饮食;要疗疾见效快,就得凭药物。不知饮食之宜的人,不足以长生;不明药物禁忌的人,没法根除病痛。这两件事至关重要,如果忽而不学,那就实在太可悲了。饮食能排出身体内的邪气,能安顺脏腑,悦人神志。能用食物治疗疾病才算得上是良医,作为一个医生,先要求摸清疾病的根源,知道它给身体什么部位会带来危害,再以食物疗治。只有在食疗不愈时,才可用药。
《瘟疫论》还提出了传染病的传染途径是“有天受,有传染”。“天受”就是空气传染,“传染”就是接触传染。所以书中注明“凡人口鼻通于天气”,“呼吸之间,外邪因而乘之”。《瘟疫论》认为传染病流行形式可以是大流行,也可以是散发的。这就是《瘟疫论》的理论和经验。
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
孙思邈《千金方》
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
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》
吴又可《温疫论》
徐春甫《古今医统大全》
吴鞠通《温病条辨》
王孟英《温热经纬》
现代传染病,古代的瘟疫
中国古代已知的瘟疫种类很多如:天花、鼠疫、白喉、猩红热、霍乱、斑疹伤寒、伤寒、肺病、麻疯、疟疾、吸血虫病。
《说文》提出“疫,民皆疾也。”把凡能传染的病通为“疫”。“瘟”则是烈性传染病,可以在禽畜动物与人之间相互感染。特别烈性的瘟病可以朝发夕死。所以中国古代把传染病、流行病通称为“瘟疫”。
享有盛誉的温病四大家
清代的瘟疫研究到达中国古代的巅峰,涌现了一批温病学大家,他们分别是: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食疗著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古代食疗著作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mgtnm.com/post/1042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