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一周食谱表格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一周食谱表格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星期一
早餐:辣鸡粉。
星期二
中餐:蛋花汤,米饭,鱼香肉丝。
星期三
早餐:馄饨
周一早饭:油条豆浆咸菜鸡蛋,午饭:米饭,小炒肉,豆腐青菜,晚饭:稀饭,花卷,小葱拌豆腐。
周二早饭:白粥咸鸭蛋花卷,午饭:面条,晚饭:南瓜粥,油饼,小咸菜。
周三早饭:胡辣汤,油饼,鸡蛋。
午饭:卤面,紫菜汤。
周四早饭:小米稀饭,小笼包。
午饭:馄饨包子。
周五早饭:豆腐脑油饼。
午饭:鸡蛋打卤面。
1、首先,一日三餐需要做到科学定量。目前科学的食量比例为3:4:3,普通成人早餐所占的热量比例为30%。摄入的热量约为600大卡。食物的选择如面包,馒头,粥,面食。还需要增加适当的蛋白质类食品,如:牛奶,豆浆,鸡蛋等。
2、普通成人午餐所占的热量比例为40%。摄入的热量约为800大卡。食物的选择主要是包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。如米饭、面制品,一般在150-200克左右。副食主要是富含脂肪,蛋白质,维生素,无机盐的食物。如肉类、奶类等,一般在240~360克左右。根据需要,适当调整。
副菜:木耳菜、花生、虾皮。
(五)肉末豆腐香菇小*** 主菜:五花肉、豆腐、青椒、竹笋、芝麻。
副菜:小***、香菇。
2岁以后的宝宝已经有14-18颗牙齿了,她们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加强了很多,所以应该逐渐增加食物的品种,使其适应更多的食物。宝宝都有一个厌食的阶段,如果宝宝不太喜欢吃饭,妈妈们可以给宝宝做其他小点心或者各种面条、营养粥、甜品等。
适合2岁宝宝一周的菜谱该怎么搭配呢?
1.宝宝的早餐吃的分量会比较少,通常煮几个云吞、小饺子、儿童面条或者牛奶搭配面包、豆浆搭配小笼包就可以了。
2.宝宝的午餐要吃的有营养,尽量做到有汤有饭、有荤有素。在这里推荐几款宝宝食谱:紫菜蛋花汤、海带排骨汤、鱼头豆腐汤、淮山玉米大骨汤、清蒸各种海鱼、肉末蒸蛋、土豆丝、虾仁炒饭、虾仁滑蛋、各种青菜等。
3.宝宝的晚餐要吃的容易消化,可以让宝宝吃的清淡一点。推荐食谱有:[_a***_]粥、红薯粥、牡蛎粥、小米粥、柠檬鳕鱼、红烧黄花鱼、蛋炒饭、米饭、炒青菜、炒牛肉丝等。
2岁的宝宝已经开始尝试像大人一样吃饭了。有些大人的饭菜只要做的清淡点,也能吃。白天的饮食已经是三餐两点的模式,晚饭后1、2个小时再给宝宝喝点牛奶或者酸奶作为加餐,一天的的饮食需求就差不多满足了。
推荐几道食谱给你参考下:
食材:西葫芦、鸡蛋、面粉
做法:
1 鸡蛋打散,西葫芦洗净,擦成丝;
2 西葫芦放进蛋液里,加适量面粉搅拌均匀,面糊最后成粘稠易滑落状即可。
3 锅里刷点油,舀入面糊,煎至两面金黄后出锅。
像蛋饼这类食物,你可以拿来早餐或者晚餐搭粥喝。用差不多方法你还可以做洋葱饼、土豆饼、西兰花土豆饼等。
食材:虾仁、玉米粒、胡萝卜、西兰花
做法:
开胃食谱来帮忙两岁左右的宝宝是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。所以,此时的营养的需求量也非常大。所以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食物的时候要做好搭配合理化,同时还要兼顾好口味,让宝宝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又能吸收到很好的营养。自古“民以食为天”,而食的开胃可口与否直接决定了食欲。大鱼大肉,味道不可口,除非是饿到不行,否则也是毫无食欲可言。针对宝宝们也是同样的道理,正餐想要乖乖吃饭,开胃的食谱也是每个妈妈们需要专研的必修课。一、板栗鸡丝粥食材:板栗100g、大米100g、鸡胸肉50g、盐巴5克、油10毫升做法:板栗洗净切碎备用。把大米洗净放入少许油搅拌均匀,放置半小时。鸡胸肉洗净以清水煮熟后捞出放凉,然后顺着鸡肉纹理撕成细丝,加一点盐和油腌制片刻。清水烧开后把板栗和米放进锅中小火煲煮30分钟后,再把鸡丝放进煮5分钟之后调味合适即可。二、小米蛋奶粥食材:小米100g、鸡蛋(或蛋黄)1个、牛奶20毫升、盐适量做法:小米洗净放入烧开的清水锅中熬煮熟,鸡蛋液淋入搅拌均匀,小米蛋花粥就好了。再倒入牛奶提香,沸腾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。用碗乘出后在上面撒上少许熟花生粉末风味更佳!三、虾仁滑蛋食材:新鲜虾仁200克、鸡蛋白1小勺、鸡蛋4个、食盐少许、料酒1小勺、小葱2根、白胡椒少许、玉米淀粉适量做法:虾仁与少许盐搅拌均匀腌制5分钟之后再将盐洗去,滤水晾干。晾干后的虾仁放入锅中烫至7分熟捞出,加盐、料酒、蛋白搅拌均匀后,再下玉米淀粉拌匀腌制片刻。放入打散并且调好料的鸡蛋液中。起锅烧油,倒入食材,感觉蛋液周围开始凝固就用锅铲迅速划圈圈将蛋炒散,等大部份的蛋液一凝固马上关火盛盘,避免蛋炒的太熟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周食谱表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一周食谱表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mgtnm.com/post/10782.html